Heha首頁專區首頁遊戲資料庫遊戲下載創建公會
新手指導 遊戲系統 副本活動 任務大全 裝備物品 製造材料 攻略心得 小編推薦 進入論壇
當前位置:烽火大唐遊戲專區 >> 遊戲介紹 >> 正文
重要人物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6日 13:44:08    作者:開心遊戲網    人氣:5796    進入討論區
楊廣:

    一直以來,楊廣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中國古代暴君,與秦始皇齊名。殊不知,隋修運河,南北天塹變通途,為日後的唐朝盛世打下根基。正如秦修長城,使中原因此固若金湯,造就一代強漢。

    但過度勞民以致天下叛亂者,豈能不背負千年駡名?

    隋煬帝楊廣所挖運河雖造福後世千餘年,然其修行宮,蓋佛寺,建東都,討突厥,伐西域,征高麗,再挖運河,工程過於浩大,致使當時:男丁不足,役使婦人。官吏腐敗,借此加倍盤剝百姓,民不堪重負。欲造反者趁機散佈謠言:我等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僅為昏君要到揚州觀一瓊花!於是天下皆怒,起義者斬之不盡,殺之不絕,一時間山河分裂,反隋勢力紛紛崛起。

    楊廣真的要觀瓊花麼?瓊花,別名曇花,豈不聞曇花一現,轉瞬即謝?若真如演義中所說,是因為天降瓊花,楊廣得知,而後為看瓊花而修運河,等運河挖到,花早謝矣!

    隋煬帝三征高麗,其實是比挖運河更重要的隋朝敗亡原因。不過當時高句麗侵佔中國遼東大半,隋煬帝討伐外寇,也是任何一個皇帝都應盡的義務,所以後世一般不以此為口誅楊廣的理由。

    總之,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楊廣只能是個暴君,而且是弑父殺兄、淫父之妃的暴君。其實就正史來說,楊廣僅有三子,妃嬪也不多。看看唐朝的正史記載吧,唐太宗李世民逼父殺兄當上皇帝,唐高宗李治娶父親李世民之妃武媚娘為皇后,只不過大唐並末亡於其手,歷史上的名聲,自然就比楊廣好了很多。

    儘管楊廣為後人栽的樹,恩澤千年,可稱為前帝栽樹,後帝乘涼。然栽樹代價如此之大,以致改朝換代,故隋煬帝之後,皇帝再不為後帝栽樹。唐朝之後,華夏氣運每況愈下。

    為楊廣而歎!歎隋書是唐朝人寫的,唐書也是唐朝人寫的!

------------------------------------------------------------

李淵:

    正史記載,李淵因箭術高超而娶得獨孤皇后之姐為妻。與隋文帝、隋煬帝有了姻親關係,故此躲過了幾次官場大清洗。鎮守太原後,審時度勢,毅然揭起反旗,當真是:望蒼天,看四方雲動。弓在手,箭一出威力無窮!

    李淵交好突厥,立足山西一帶,然後趁王世充與瓦崗寨打得不可開交時,占了關中長安一帶,立楊廣之子為傀儡皇帝,又派李仲袞、詹俊假借皇命收巴蜀,所到之處皆歸附,兵不血刃。自秦、漢、晉,皆是因為先佔領了關中和巴蜀,然後才能統一天下,現在巴蜀、關中皆在李淵掌握之中,爭奪天下,唐自然占了極大便宜。

    隨後,李淵趁王世充慘勝瓦崗寨時,派次子李世民滅王世充,擒竇建德,得了洛陽、河北,又收伏瓦崗寨群英、江淮杜伏威,大半個中國已在其掌握之中。餘者皆不足相抗,天下大勢已定。

    李淵能得天下,除了對時機把握得很准,還在於他有一群好兒女,女婿也是一時英傑,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本人能力不是差得離譜,當上皇帝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

李世民:

    李淵能得天下,多是李世民之功。毛主席在《沁園春雪》提到五個戰功顯赫的皇帝: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唐宗即為唐太宗李世民。以其功績稱其為千古一帝也不為過。

    天下風起雲湧之時,李世民力勸李淵造反,這才有後來的大唐盛世。

    演義中李世民知人善任,足智多謀,胸懷寬廣,各地豪傑都願意歸附他。

    正史中,不僅有上述優點,更英勇過人,弓馬嫺熟,常親率玄甲軍,每戰衝鋒在前,戰馬曾被射死數匹,自己卻毫髮無傷,留下了王者不死的傳說。先定關中,又平西涼薛舉,再滅王世充,擒竇建德,助李淵得了洛陽、河北。堪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其後又收伏瓦崗寨群英、江淮杜伏威,大半個中國已在其掌握之中。餘者皆不足相抗,天下大勢最終歸唐。

    天下平定後,李世民與兄李建成爭位,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李元吉,李淵只得禪讓皇位給李世民。

    李世民登基後耐心納諫,勤政治國,造就歷史上有名的盛世:貞觀之治。

    李世民立國不久,突厥來犯,李世民身先士卒,擊退突厥前鋒,逼其渭水和談。數年後國力強盛,便派李靖等人征討突厥,將東突厥滅族,收復漠南、漠北。

    李世民晚年,認為天下大定,只有遼東尚在高句麗之手,便率軍親征高句麗,收復遼東大半。因天寒地凍,糧草不濟,未競全功而返。

    隨後,李世民又想再征高句麗,激起巴蜀民變,被平。李世民擔心步楊廣後塵,自此暫緩再征高句麗之事,納群臣之諫,自此每隔數年,便派勇將率精銳襲擾高句麗腹地,自此高句麗國力大哀,到唐高宗年間,被唐將李績所滅。

------------------------------------------------------------

程咬金:

    其畫像上淩煙閣,為唐朝二十四功臣之一。

    演義中,程咬金武勇過人,蠻橫而不失義氣,劫皇杠,三斧定瓦崗,當了大魔國皇帝,是十八路反王之首,後來將皇位讓與李密,投奔李唐勢力,累立功勞,是唐朝有名的福將。

    正史中,程咬金更為神勇,與王世充作戰時,救起裴行儼撤退,敵人以槊洞穿程咬金之腹,程咬金回身折斷其槊,將執槊之敵斬于馬下,敵眾大懼,不敢再追。

    降唐後,程咬金陪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玄武門之變中一馬當先,助李世民奪位稱皇。

    晚年率蘇定方等人征西突厥,起初屢戰屢勝,但是:當時高宗皇帝怕程咬金恃勇輕敵,為了保險,給了副將王文度一紙聖旨,讓他在關鍵時刻可以制止程知節犯錯誤。可是恰恰是這道聖旨惹了禍。唐軍西征一開始一帆風順,功勞自然是身為總指揮的程知節最大,而鷹娑川一戰後身為直接參戰將領的蘇定方的功績也是鐵板釘釘不可能抹殺,在功勞簿上身為副總指揮的王文度便顯得可有可無。因此借著鷹娑川一戰唐軍戰損較多的由頭王文度使用了聖旨奪取了程知節的指揮權,這樣最終擊滅西突厥的話,功勞最大的便是他王文度。結果王文度指揮不當,又屠城殺俘掠財失了人心,最終滅西突厥之戰未能成功。回朝後,朝廷自然不能承認聖旨是真的,宣佈處死王文度,將程咬金免官,其後又任其為刺史,鎮守一方,直到九十多歲高夀時才去世。

------------------------------------------------------------

杜伏威:

    演義中的六十四路煙塵之首。

    正史中,杜伏威少窮困,與輔公祐為友,當時民不聊生,二人率眾揭竿而起,杜伏威作戰時衝鋒在前,撤退殿后,在義軍很有威望。

    杜伏威佔據淮南,成功擊敗圍剿隋軍,又借勢占了江淮之地。成為當時天下最強的幾股勢力之一。

    其後,杜伏威主動降唐,自請入質長安,自此未曾生離長安。輔公祐在江淮以營救杜伏威之名造反,杜伏威被李淵以謀反之名殺掉。李世民即位後,為杜伏威平反。

------------------------------------------------------------

秦瓊:

    唐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與尉遲恭並列門神。

    演義中秦瓊以講義氣聞名,號稱小孟嘗,捕快出身。有被迫賣馬付店錢的經歷,也有當元帥的風光之時。

    奉旨捉拿劫皇杠之人,為不讓兄弟為難,起義造反,投了瓦崗。瓦崗敗後,降唐,多次立有戰功,晚年為與尉遲恭爭帥印,背石獅吐血而死。

    正史中先在來護兒手下,後隨張須陀征瓦崗,兵敗投降瓦崗。瓦崗寨敗于王世充後,投王世充,因為不恥王世充為人,降唐,多立戰功,參與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位。晚年多病,曾感歎道:我平生大小二三百戰,出血數斛,豈能不病?

------------------------------------------------------------

尉遲恭:

    尉遲恭,字敬德,在演義及民間傳說中,他先投劉武周,後降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中一馬當先,助李世民奪了帝位。其後李世民夜間多有惡夢,又與秦瓊為李世民守夜,使李世民心神大定。李世民隨後讓人畫了尉遲恭與秦瓊的畫像掛在門前,自此夜夜平安,民間也照此效仿,年復一年,他二人便成了門神。

    史實中,尉遲恭表現與演義中相差不大,自劉武周手下投降李世民後,有人曾擔心他不是真心投降,要李世民殺掉他,李世民堅決反對,尉遲恭智恩圖報,自此成了李世民的親軍統領,李世民與王世充交戰時,曾帶尉遲恭觀察地形,單雄信帶兵來攻,李世民臨危不懼,大笑道:有我的弓,你的槊,天下誰可近前!二人各奮其勇,且戰且退,堅持至援兵到來,最終反而大敗敵軍。玄武門之變前,李元吉與尉遲恭較量槊法,尉遲恭頃刻間三奪李元吉之槊。李建成智尉遲恭厲害,送他成車的黃金意圖收買,尉遲恭推而不受,告訴李世民,李世民反而說,我相信你的忠心,你受了又有什麼關係呢,正好我們可以多點錢!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率兵進入皇宮,面見李淵,請其將帝位禪讓給李世民,李淵只得答應。

    李世民登基後,將尉遲恭封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

李靖:

    李靖也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在演義中,他是能知過去未來、畫符為兵的半仙級人物,與虯髯客、紅拂女並稱風塵三俠。在史實中,李靖既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也擁有戰必勝,攻必取的高超作戰本事。

    史實記載:貞觀三年(西元629年),李世民派遣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統率其它將領,率領十余萬大軍,向東突厥進攻。其時,定襄城由額利可汗駐兵把守,防守嚴密。為了攻取定襄城,李靖沒有採用大兵進行圍攻,而是採取了突然襲擊的戰術。第二年農曆正月,李靖率領精銳騎兵三千,從馬邑北進,首先出其不意地佔領了定襄城南的重要戰略據點——惡陽嶺。突厥頡利可汗沒有想到唐軍會如此神速到來,大為驚恐地說:兵不傾國來,靖敢提孤軍至此?(《新唐書李靖傳》)李靖利用突厥的恐慌心理,暗中派人進入定襄城活動,說服頡利可汗手下的頭領康蘇密,帶領蕭後及楊政道一起歸順了唐朝,從而削弱了定襄城的力量,然後,在一天夜晚,李靖帶領精兵突然襲擊,一舉攻破了定襄城。頡利可汗從定襄城逃走。隨後,李靖與李世績、李道宗等人兵合一處,繼續對東突厥窮追猛打,最終使東突厥亡國。李世民大喜道:漢時李陵以三千兵迎戰匈奴戰敗,尚被史書歌頌,李靖僅率三千騎就打得頡利可汗大敗而逃,最終滅了東突厥,此舉前無古人!

------------------------------------------------------------

蘇定方:

    蘇定方在演義中屬於智勇雙全之人,曾設計使當時的天下最強好漢羅成馬陷淤泥,被亂箭射死。

    在演義中,蘇定方屬於霍去病級的猛將,對外戰功赫赫。他先隨劉黑闥,後投唐朝。李世民登基後,他受到重用,隨主將程咬金征戰漠北,屢戰屢勝,但大軍副將王文度欲爭軍功,用聖旨奪了程咬金指揮權,號令全軍結陣而前,軍隊失去機動力,尋敵不著,又在破城後殺俘奪財,失了人心,蘇定方拒受殺俘之財,勸程咬金拿下王文度,但程咬金沒有聽從,最終糧盡而回。

    後來朝廷又派蘇定方擔當統兵大將,進攻西突厥,接連幾次打敗西突厥。西突厥趁雪遠遁,部下多勸其收兵而回,蘇定方堅決拒絕。

    《資治通鑒唐紀十六》記載:會大雪,平地二尺,軍中鹹請俟晴而行,定方曰:虜恃雪深,謂我不能進,必休息士馬。亟追之可及,若緩之,彼遁逃浸遠,不可複追,省日兼功,在此時矣!乃踏雪晝夜兼行!

    蘇定方效法漢時大將霍去病,擊敗敵人後,晝夜急行追擊,深入漠北苦寒之地,打得西突厥連喘口氣的機會也沒有,最終俘虜西突厥可汗賀魯。唐朝將西突厥地並為州縣,疆土極於西海。定方以功遷左驍衛大將軍,封刑國公。

後來蘇定方還曾襲擾高句麗。隨後又率軍進攻百濟,不出十日,便使百濟亡國,為威懾日本、吞併高句麗打下了基礎。

------------------------------------------------------------

徐世績:

    史實中徐世績的名字,演變極多。大多數史料認為,徐世績,字茂公(也有說他號茂公,還有說他姓徐,名世,字茂公)。投唐後,李淵賜其李姓,便成了李世績。古時為尊者諱,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中,也有字,但李世民說,為尊者諱多有不便,以後凡是不連用者,可不避諱。所以,李世民生前,徐世績仍叫李世績,但李世民死後,徐世績主動避諱,更名李績。

    徐世績在演義中,是能知過去未來甚至呼風喚雨的高人,不必多說,在史實中則是戰必勝、攻必取的韓信級智將。

    徐世績早年在瓦崗就是首席智囊,也是一方統兵大將。投唐後,與李靖同征東突厥,攔住東突厥的歸路,斬殺並俘獲大量東突厥族人。又與李靖聯軍繼續進攻,最終徹底平定東突厥。

    唐太宗進攻高句麗首戰未競全功後,李世績勸唐太宗以偏師襲擾高句麗,破壞其國力。李世民採納了這一意見。此後李世績、蘇定方、薛仁貴等將領都曾單獨帶領精英部隊,深入高句麗腹地襲擊。

    在唐高宗年間,李績作為碩果僅存的老將,受到重用,奉命征討高句麗。這時高句麗國力已經衰退。李績攻克大行城後,從不同路線前進的各軍都同他會合,推進到鴨綠柵。高麗發兵抵抗,李績等奮力進擊,把他們打得大敗,追擊二百餘裡,攻下辱夷城,其他各城敵人棄城逃跑和投降的接連不斷。契何力先領兵來到平壤城下,李績軍接著到達,包圍平壤一個多月後,高麗王高藏派遣泉男產率首領九十八人,打著白旗到李績軍前投降。李績以禮接待他們。泉男建仍然閉門抵抗,不斷派兵出戰,但都失敗了。泉男建把軍事委託給僧人信誠,信誠秘密派人找李績,請求作內應。過了五天,信誠打開城門,李績發兵登城呐喊,焚燒城四角,泉男建被俘。高麗全部平定。

------------------------------------------------------------

薛仁貴:

    薛仁貴,唐初有名的戰將。貞觀末年,太宗親征遼東,仁貴謁將軍張士貴應募,請從行。及大軍攻安地城,高麗將領高延壽、高惠真率兵十五萬來戰,太宗命諸將四面擊之。仁貴自恃驍勇,欲立奇功,乃穿白衣,握戟張弓,大呼先入,所向無前,賊盡披靡卻走。大軍乘之,賊乃大潰。太宗遙望見之,問其姓名,喜曰:朕舊將並老,近之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戰後封其為右領軍郎將。

    其後,又率軍平定吐蕃,敵將有三人善射,尋常士卒不敢近前,薛仁貴發三箭,三人俱倒,吐蕃大懼而降。唐軍士兵高唱: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

    乾封初,高麗大將泉男生率眾內附,高宗派龐同善等迎接,並使薛仁貴為後援。龐同善進至金山,為賊所敗,高麗乘勝而進。仁貴橫擊之,賊眾大敗,斬首五萬餘級。遂拔其南蘇、木底、蒼岩等三城。高宗手敕勞之曰:卿身先士卒,奮不顧命,左沖右擊,所向無前。仁貴乘勝領二千人進攻扶余城,諸將鹹言兵少,仁貴曰:在主將善用耳,不在多也。遂先鋒而行,賊眾來拒,逆擊大破之,殺獲萬餘人,遂拔扶餘城。扶余川四十餘城,乘風震懾,一時皆降。仁貴便與李績會軍於平壤城,攻而破之。
0
0
0
0
0
0

有料

淚奔

無聊

XD

掀桌

KUSO
0